曹元
基金2012年四季报披露完毕,其他基金公司都站着,天弘基金倒下了。
根据四季报的披露数据,全市场70家基金公司中, 有69家公司在四季度中实现了盈利。全行业净利润1046亿元,但拖行业数据后腿的来自一家中型基金公司——天弘基金。根据天相系统数据,该公司基金旗下基金四季度亏损1.599亿元,成为全行业唯一在四季度亏损的公司。
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,天弘基金在诸多方面可圈可点,比如进行了投研改革、招募了大量人员、发行了行业第一只养老型公募产品、第一批上报基金公司专户子公司等等。
然而,该公司在四季度却逆市衰退。
天弘精选双杀
1月16日,天弘精选发布变更基金经理的公告,原基金经理周可彦离任。周可彦在天弘基金的内部职务还有另一个头衔——股票投资部总经理。
2011年7月,周可彦掌舵天弘精选。当年,天弘精选的业绩从2011年6月底同类基金排名的倒数,升至2011年底同类基金排名的前四分之一。此役周可彦立下战功,随即升职。
彼时,天弘精选尚未发布四季度报告。据行业内人士介绍,按照一位基金经理的正常离任程序,早在2012年年底,天弘基金就会做出撤换基金经理的决定。
这或许同2012年四季度,周可彦表现乏善可陈有关。2012年前三季度,天弘精选实现了0.33%的净值增长率,还处在全行业前二分之一位。但到年底结束,天弘精选净值大跌11.28%,在173只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三。
重创天弘精选的正是去年四季度。在众人皆涨的日子里,该基金净值大跌11.58%,在1200多只基金中排名最后一位。
由于天弘精选是天弘旗下权益类基金中规模最大的,该基金四季度亏损3亿元,而天弘旗下其他基金四季度盈利不足1.5亿元。
于是乎,天弘基金整体上亏损1.599亿元。
换句话说,天弘基金四季度是被天弘精选击倒的。天弘精选在四季度为何出现了180度的大逆转?
据天弘精选三季报显示,该基金三季末仓位不过83.22%,但配置在食品饮料板块的比重高达净值的50.44%,而该板块近期整体表现不佳,对该基金净值造成较大拖累。另外,对于本轮领涨的金融地产等板块,天弘精选基本上零配置,因此在本轮反弹中天弘精选丧失了净值大幅反弹的动力。
四季度末的大调仓或也造成了该基金的部分亏损。
观察天弘精选三季度末的十大重仓股,几乎全部是大消费概念,包括5只白酒股。分别是山西汾酒(600809.SH)、双汇发展(000895.SZ)、沱牌舍得(600702.SZ)、金种子酒(600199.SH)、海宁皮城(002344.SZ)、酒鬼酒(000799.SZ)、五粮液(000858.SZ)、大商股份(600694.SH)、好当家(600467.SH)、仁和药业(000650.SZ)。
而四季度末,天弘精选十大重仓没有一只与三季度末相同,几乎全是大盘蓝筹股。
仅仅一个季度,天弘策略调仓如此之大,不排除年底接替周可彦的基金经理所为,根据1月16日的公告,钱文成成为天弘精选的基金经理。但这么巨大的调仓可能会对该基金造成成本。
除此之外,天弘精选四季度被赎回,或也对该基金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。根据四季度的数据,天弘精选四季度被赎回了5.33亿份。
押宝式投资双刃剑
天弘精选四季度的功亏一篑,并连累了整个公司。但是,谋害天弘基金的并不是买了多少白酒股、进行了多大力度的调仓,或是基金被赎回,而是其押宝式的投资策略造成的。
周可彦在2011年7月份担任天弘精选的基金经理时,就给天弘精选定下了投资调子——消费概念。
2011年3月份末,天弘精选正在去消费概念中。当季度,原基金经理减持了其中四只消费股。
6月份末,天弘精选重仓股大调整,早周期的钢铁水泥、金融煤炭黄金一个不留。重仓股中增加了双汇发展、大商股份、山西汾酒、海宁皮城等消费概念股。
这次,周可彦押宝押对了。经济没有这么快反弹,消费板块表现好于高β值的早周期板块。
但当经济在2012年下半年复苏时,周可彦并没有换仓,反而继续加码消费板块,尤其是把酒“喝”的多了。去年三季度末,五只白酒股在手。
周可彦在2012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,天弘基金有规避“地雷”的手段。他说,在最初的基本面研究中,天弘基金就将可能踩哪些“雷”的因素考虑进来。传统的风险控制主要是对投资组合进行量化分析,但这只是事后分析,无法扼杀风险于源头。
为此,周可彦介绍,天弘基金设立了风险研究员这一岗位。在风险评价过程中,通过风险研究员,寻找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。
周可彦解释,“需要有人专门从负面的角度来挖掘问题,审视可能存在的风险,例如新产品研发失败的可能性及影响等。风险研究员通过调研上市公司和行业,完成独立的研究成果,供投资部门选用。”
但酒鬼酒的“雷”,周可彦未能规避。而事实上,整个白酒行业的下滑并非酒鬼酒事件造成。早在2012年上半年,高端白酒价格就出现了下调。10月份过后,白酒行业的研究员调研时发现整个白酒业销售增长率下降。
某种程度上,这是由于押宝式的投资造成。业内称为偏压,就是基金经理认定某个行业,某个板块,大面积持有这个行业、板块。基金净值和板块荣损与共。
这也是许多基金经理博业绩的惯常做法,但这种做法是双刃剑。去年比如中欧系基金,中欧中小盘三季度末在房地产的配置比例高达60%,四季度房地产股表现良好,押宝成功。但是中欧其他两只基金却遗憾落马,中欧新动力股票和中欧价值发现,前十大重仓股中都有五家白酒上市公司,在塑化剂事件爆发后,两只基金从前十名滑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