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评论 > 文娱
评论:没有赵本山的央视春晚
2013年01月22日 11:26

  李建中

  我对春晚的态度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。

  第一时期是愤怒期,八九年前吧,当时历数春晚弊病,意气风发;

  第二时期,是沮丧期,骂了四五年,民族歌手还是花团锦簇穿得像火鸡,冯巩还是厚着脸皮说着那句“可想死你们了”,瞬间心灰意冷;

  而现在呢,属乐观期,倒不是说春晚有什么变化,而是觉得,既然改变不了春晚,倒不如改变下自己。

  《重庆森林》里的金城武说:“秋刀鱼会过期,肉酱会过期,连保鲜纸都会过期。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,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? ”

  他说错了,春晚不会过期。

  服装变了,嘉宾鲜衣怒马,不像上世纪80年代,廉价西装里头还套着高领毛衣。舞美也变了,整个舞台跟个电脑屏保似的。除此之外,还有什么变了?没有。支撑春晚的,是小品;支撑小品的,是那些老面孔;而支持老面孔的,仍是一连串装疯卖傻产生的“戏剧冲突”。

  所以,我能理解赵本山[微博]退出之后,一些观众的沮丧。因为赵本山曾是这个水泥房间里唯一一扇透气的窗。

  做为功臣和元老,他可以避免一次次徒耗热情的审查。他也是唯一可以直接对话审查人员的,他在一次采访中调侃说:下面的观众都笑场了,只有他们(审查人员)的脸是青的……或许,在看惯美剧的年轻人眼中,本山大叔已毫无新意,但那个多年被骗而不悔的范伟[微博],那个穿着苏格兰裙子的小沈阳[微博],都是赵本山的贡献,是他在僵硬环境里透出的一线人气。

  所以,虽然他的作品质量逐年下降,但有赵本山的春晚,就仿佛还有希望。而今,连这渺茫的希望也没有了。

  其实,是预料中的事。你让一个人,去抗衡一个不会过期的“结构”,那么,你所有的希望就只能寄托于他的青春不老。而现实是,无论是本山的年龄还是身体,都是局限。

  说这些,似乎还是晦涩的调子。其实不是。春晚也在求变,领导提出“开门办春晚”,新任掌门也是进取之士,这些都好。

  但是我觉得,春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,除了开门,更重要的是开窍。

  释放创作力,关键在于解放思想。当自由的创作在春晚,不仅仅是本山的特权,而是一种普遍的可能,春晚才有戏。

分享至:
相关文章
推荐文章